米乐M6 M6米乐关于瑜伽(十六)-职业素养与契约精神

2022-09-07 11:26:1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当兴趣爱好只是在兴趣爱好这一层面的时候,那时候是满心欢喜且无比热爱的,学习与钻研也是无比的赤诚。

  当兴趣爱好变成职业的时候,眼里更多的是现实,是商业化,是更多现实层面的内容,特别是变成你赖以生存的饭碗的时候,你不得不妥协于规则与规范,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下,那些我们眼里俗称带着光的热爱没有了。有的只是对现实的妥协与退让。

  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既不热爱ta所从事的职业,也没有基本的职业素养。有些人热爱这份职业,只是热爱这份职业带给他的价值收入,没有价值收入的内容都跟ta无关。

  普世的价值是:在一个工作岗位上,那就完成这个工作岗位的内容。即使没有任何情感,也需要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走完。而不是两手一甩,与己无关。

  作为一个老师,除了本有的专业的技术技巧教导之外,还需要有基本的能力,课堂秩序表达、基本和谐氛围、基本公平公正的规则表述……

  更高层次的,老师与学员的互动,先是看到学员这个人,然后才是专业技术的解答。

  2、一个学员练习口令/带口令的时候,因为口误,另外的同学嘲笑(不是只有一次,而是很多次),作为老师,没有讲述关于学员之间应互相尊重与理解。因为这是维护课堂最基本的一个规则。作为老师,你看见了,你不能视而不见。这是对所有人的不负责任。

  3、对于插队这个事情,作为老师,是不是要强调一下先来后到这个事情呢?而不是让那些善良的同学不断妥协退让呢?

  4、对于排序这个事情,是不是要遵循最基本的公平公正原则呢?抽签这个事情是个简单且常用的选项吧?

  5、对于课堂点评,是不是要做到最基本的点评呢!作为老师,你不能一句话说:好的我就不讲了,我就只讲差的,然后全部都是负面的评价,能否做到考虑一下学员的感受,正常的评价不好吗?优势与劣势都一起讲不好吗?

  6、学员B带口令声音小,没有自信,能不能就不要再过度强调这个学员没自信,声音小这个事情,学员B她需要的是鼓励,难道作为老师,你看不见学员B的其它的优势吗?你只关注到声音小这个选项吗?

  7、示范,不是只有选能做到这个体式的人做示范,做不到这个体式的人,难道不是很好的示范吗?刚好你可以教大家,如果练习时,如果学员做不到,我们应该如何辅助,或者如何做退阶。

  1、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ta不会认为ta的教学模式有什么问题,如果ta认为有什么有待提高的地方,就会努力去提高教学质量了。

  2、这对于ta来说,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仅此而已,不带任何情感。作为普通学员,没有什么要求,老师做好本职工作即可,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好的话,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

  换个角度看,有可能这个工作并不会给ta带来多大的经济价值,自然也不会上心。

  3、还有一种可能,老师与学员的互动,老师意识不到ta的问题,是因为ta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ta不知道如何表达,但是ta会复制ta的成长模式。教给ta的学生,因为这是ta会的方法。从这一个角度出发的时候,看到的是忧伤与悲哀。

  4、关于为什么老师关注不到学员的情绪情感的这一部分,因为对于老师而言,ta就是处于一个情感隔离的状态。ta自己都穿着厚厚的盔甲,来防御外界后一切刺激,ta又怎么能关注到学员,特别是对于不自信的学员来说,做不到正常的鼓励,反而是贴上负面的标签。因为ta就是这么过来的,ta就是这么被打压过来的,所以ta做不到,也不会做到去鼓励她的学生。

  5、每个老师的互动模式与表达方式,都是ta过去所经历一切的总和,ta的言语表达里代表着ta的认知方式,代表着ta过去所经历以及ta所遇见的人。ta的互动模式代表着过去ta生命当中重要ta人与ta的互动模式。所以一个老师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不仅仅只是现在,还有ta的过去。

  最基本的认知:每一个不符合普世价值或者说基本认知的行为动作背后也许都有很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可能并不是那么愉悦、有可能还是一些痛苦的回忆。

  作为感受力、理解能力非常强的学员,在这样的场域里感受的是满满的负能量与窒息感。即使懂得了一切,但却是真真实实的每分每刻体验着,这样的过程并不好受,且非常难受……

  我们可以理解为纸质上的协议、也可以理解为口头上的约定。纸质上的协议,白纸黑字,大家可能都会按照协议去履行。

  A约了队友B、C一起练习一个白天瑜伽,前一天说好的时候,大家都同意一起练,并且还聊着一起练的好处。

  第二天,B、C都失约了,A很困惑,既然你们感觉这一天你都不能来练习,那就在上午跟A说清楚,我来不了。到了下午14:00时,B说来不了了,C说来不了了,A觉得来不了,也没关系,最基本的社交礼仪总该要有吧!来不了,难道不应该跟A说一声抱歉吗?

  1、对于B、C来说,ta们根本就意识不到失约自己还需要道歉这件事情。因为这对于ta们来说,就是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情,并不是只对A这样,而是ta们对所有人都这样。

  2、关于社交礼仪,当ta们不需要任何社交的时候,自然也不知道社交礼仪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社交。

  3、每个人都在期待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的互动,但是,很多人从来都不思考自己该如何去做,而是期待外界的当中人来完成ta们想象当中互动。

  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一类人都在一个一元的状态里,如我失约,是有我的原因,别人必须要了解我,即使只是想象层面,ta们也预设了别人是理解ta的。

  因为ta们永远看到的是自己的感受,也预设别人能够理解ta的感受。这有点像是婴儿,需要妈妈全然的关注与理解,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就是我的感受我很清楚,外界也必须听到的我的感受,也必须了解我的感受,ta们会为ta们的每一个行为找到合理的借口或者解释,换个角度看,可以理解为防御机制,ta不想要去改变,所以要求外界去配合ta,外界的人去改变。ta们想在ta们熟悉模式里呆着。

  写到这里,聊一聊女性的成长,有一部分女性都想要去改变,但是她们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事实是外界并不能回应她们的感受。所以失望、痛苦……,她们也想要改变,而这个改变,更多的是期待外界去改变,自己主动动去改变的这一部分能量非常之弱。

  当认知的广度不广的时候,很多人会用以往的认知观念将当下所遇到的事情分类整理,贴上标签或者说做一个合理的解释。作为旁观者,看到的是她们想改变,但大部分时候,都停留在说的这一个层面。

  关于情绪与情感表达,表达有很多种,叙事是一种表达、写作是一种表达、运动是一种表达……,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舒服的状态,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毕竟这些感受一直积压着会反向伤害身体。

  一个人不了解自己,也很难去理解别人,所以感同身受的能力或者说共情的能力,是除了自己的视角外,你还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去思考问题。

  有时候我们不开心,是因为没有符合自己的预期,每一次不完美的体验,都会让我们的视野更广阔,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当你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更多的关注自己内在的时候,那时候,别人更多的是别人,而你是只是你。别人有别人的人生功课,那是ta们自己的事情。所以,要学会尊重ta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

  当环境场域不理想的时候,外界的环境与人,你不能改变,但是你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场域,在维护自己权益的情况下,把期待值降为零,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把目光点放在自己正在着手做的事情上,这才是最主要的事。

  我们会遇见很多人,有些人,只是在同行路上相识(仅此而已)的人,在相识时好好珍惜,离别时,挥手告别!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挥手告别,那就是最好的仪式。米乐M6 M6米乐米乐M6 M6米乐米乐M6 M6米乐米乐M6 M6米乐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