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阅读器、假发、瑜伽好物、 猫砂、游戏、书店、UP主、86分动画和94分书读者分享471期米乐M6 M6米乐

2022-11-14 19:21:4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其实最早是随便买的,推荐是因为我的朋友帮忙上门照顾我家猫几天后,专门跟我要了链接,说觉得

  @菲诺黑尾鱼 :推荐「lucy lee的法式星期一刘海」,我买的是入门款自然黑。

  买这个的理由是冬天想当个刘海软妹,但那种好看的刘海剪好以后感觉维持一两个礼拜就变长了又需要去修剪了,不适合本懒人hhh。

  我本身没有染过头发,入手的这个黑色和我的头发衔接得还可以,看页面宣传说的是用的线d织法,确实戴上看头顶也不会觉得假,而且它这个鬓角剪得也很不错,对本方圆脸很友好。

  不过我额头比较短,这个刘海对我来说稍微长了一点,所以我还是找熟悉的tony修了一下hhh。

  它日常打理也挺方便的,我是日常用它赠送的假发护理液喷一下,然后隔几天洗一下,洗了几次看着发丝也没有什么毛躁啊变形啊之类的状况出现。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发量不算很多的,感觉就是起到换个刘海造型的作用,想要戴上有什么发量暴增,或者高颅顶啊之类的效果就得考虑别的款哦!

  @ 阿陶:夏天锻炼时想买个垫子用,但又觉得大垫子每次清洗好麻烦,收纳又占地方,有点烦恼…后来tb店「AIYOGA爱瑜伽」上入了个小垫子,夏天锻炼用足够,也满足上面两点要求,感觉不错。

  天冷后想买个大垫子,又看见他们家可以折叠的垫子(我还是第一次见这种,感觉挺新奇),收纳不占地方,也入了。垫子都是两面防滑,无味,用着还可以,推荐给运动的朋友。

  @Miao:推荐steam上的游戏「疑案追声」,通过监听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以及环境音来判断人物身份,推演案件真相的游戏。

  游戏开发小团队不擅长绘制场景,于是便使用了自己专业的建筑制图的方式,来做场景的描画。反而使得听声音这件事情变得更纯粹了,大家的配音也很专业,很有意思。

  @羽纯:想来给北京的朋友推荐「幽默书店」。在朝阳区吉祥里108号,你可以在6号线号线东四十条站下车。

  之所以叫幽默书店,所选择售卖的图书也和一般书店不太相同,全部的书都和「快乐」二字相关。「快乐是每个人的刚需」,书店一进门就能看到这句话。

  图书陈列区是可以清晰明了看到每一部分图书摆放、分类,有老一辈相声艺术家语言艺术相关的图书、有老舍汪曾祺等老一辈作家的文学作品、有《我爱我家》的剧本、还有脱口秀代表人物李诞的作品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书架上很多书的下方都贴有一张张讲解说明的小纸条,字写得十分好看,可以看出书店主理人对书店和每一本图书的挑选都是费了心思的。

  图书陈列区后方是书店的活动区,陈列着书店内的各种各样的文创品,店员大哥介绍这里经常会举办图书分享活动,甚至还会有各种脱口秀和即兴喜剧。

  书店最里面的小小空间还正在展示着一场微型漫画展,有三位漫画家的作品,很是有趣,。书店还有两个十分讨喜的小家伙就是「悟空」、「八戒」,谁能想到这是两只猫咪的名字呢!

  @ :推荐一下B站UP主「宁子想知道」,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看到女性主义。她详细联系原著分析了《我的天才女友》,近期一个作品是在解读奥斯汀这位作者。

  她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能女孩,每一期视频里都很用心的加入很多形式:手绘、动画、游戏感风格、本人出镜…转场衔接超棒,配音也是草匠自己。

  看她的视频好享受,代入感很强,她的天马行空让人看的时候会不停「哇噻」,平淡生活里能看到草匠的更新很幸福。

  @秋天吃柚子:推荐蜡笔小新2022最新剧场版《好别致的影分身》,今年是30周年,一如既往的出色!

  剧情紧凑妙趣横生,总能把雷打不动的家庭主题玩出新意,这次亲情友情外还融入了女性互助等,主题曲《太阳仍会照常升起》也很好听,看小新就是一种暖洋洋的幸福,梦蓝可看了哦。

  @啊馨崽~:想推荐最新一季的《航拍中国》,那天在央视一套看到广西篇,印象最深的是桂林山水,还有亚洲第一大的跨国瀑布,风景真的太美了,感慨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看得我好想去旅游啊。

  @覃怡薇:推荐个新韩剧《高斯电子公司》吧,短小精悍12集,差不多刚刚完结更新,目前豆瓣只有3000+人已看/在看,目前打分7.5分。

  风格像《心里的声音》《加油吧威基基》这种生活喜剧路子,讲的是职场社畜们心酸而搞笑的故事。

  作为公司口碑最差的营销三部社员,主角们没有刻意也没有心思在搞笑,只是默默努力,就像在上班的你我,要改PPT,要甩锅背锅,要和不喜欢的人合作,因为性格不同以及阴差阳错的巧合,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剧中还有一条线,是主角团竞争对手集团的继承人过来体验生活,画风就跟《少爷和我》里的龙傲天似的,真·富二代,又富贵又单纯,反差萌很出效果。

  片尾还有小剧场和彩蛋,小剧场以主角团针对不同产品策划出的广告片形式,和剧情遥相呼应若即若离,也挺有意思的…整个剧的剧情很是轻松下饭,推荐给喜欢这种风格的朋友。

  @Skookum:推荐《当我在一个仲夏清晨出走》,英国作家洛瑞·李「自传三部曲」之一,是《萝西与苹果酒》的后续,讲述作者19岁独自上路旅行,还卷入西班牙内战的经历。

  幽默不失自省,凝聚着社会观察。同时才知道是1969年诞生后长销不衰的经典作品,英语旅行文学的殿堂级典范,被细致的抒情式散文深深打动,作家的经历也十分传奇了。

  @下蹲困难:想给对英语学习有进一步提升需求的小伙伴们推荐《再会,契普斯先生》,豆瓣评分9.4。

  这本书属于英文详注读物,也就是说,非常适合我们用来精读。正如葛传椝先生和俞亢咏先生在前言中所说,这本书是从语言角度进行注解,煞费苦心地想切实有助于学习英语的同志,尤其是自学者。

  米乐M6 M6米乐

  我花了大概两个小时,把整本书一句不差地看完了,觉得真的非常适合自学者使用!因为书中非常神奇的地方在于,凡是我有疑惑的地方,书里都有解答。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有种跟着大师偷学了武林秘籍的感觉!

  @番茄不多说:最近心情很烦躁,看不下去长篇大论的书,趁双11期间购买了《哇!文具真的超有趣》全系列,一共四册书,到手就翻起来了,感觉真的很治愈!

  也是通过这个系列书,我才知道全世界的铅笔的长度都大约是18厘米,这是由1851年制作出全世界第一支六角形铅笔的德国辉柏嘉公司第四代继承人法贝儿定下的。而且1根铅笔能写出的距离是大约50km!

  也贴一下豆瓣对这本书的简介,「四册书的主题分别为书写工具、剪切工具、粘贴工具、测量工具,全部都是16开四色印刷,看起来赏心悦目。整套书将为你介绍各种文具的种类、历史起源、发展过程、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特殊的使用技巧。」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介绍文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特殊使用方法,阅读这些的过程中,我经常有种恍然大悟和忍不住「哇」的感觉!

  米乐M6 M6米乐

  编辑向我推荐《她们和她们》这本书时,我一开始看介绍里说是「《人物》杂志女性报道集」,有一点犹豫还要不要读

  我会想,自己平时有关注「人物」公号,书中稿子我应该看过,那为什么还要再看一遍。

  首先书中的9篇报道,我之前只看过《平原上的娜拉》等4篇,还有5篇没看过。

  我先是直奔对我而言最新的部分,也就是记者李斐然写的第三部分(因为这部分的三篇我之前都没看过)。

  我先看了她写古生物学家张弥曼的《只属于极少数人的夜晚》。读到最后,忍不住落泪。

  我沉浸在两种情绪中,一种对自己生活的羞愧,另一种是对像张弥曼这种活得极为纯粹的人有种「高山仰止」的感佩。

  我想了一下,为什么会羞愧,可能因为我兴趣广泛又浅尝辄止,而张老师所有的那份极度专注,在一个领域毫不惜力、深入下去的能力,是我渴望有而没有的特质。

  她工作极其扎实,在没有CT和数字还原技术的时代,仅靠人眼、人手,就还原出了哪怕是用今天的科技,也还原不出来的古鱼的神经细节。

  这份准确也赋予了她在和导师研究意见相左时,敢于提出自己观点,反对权威的勇气。

  文中写道,她给学生的寄语是:「自由比权力重要,知识比金钱永恒,平凡比盛名可贵,执着比聪明难得。共勉 弥曼」

  接受采访时,她跟人物记者说:「『我相信从演化的角度看,人类这个种最后也会灭绝的,我们也只能在世界上活一生,永远不会再回来。

  我们作为个体,也只不过有的长一点,有的短一点。我的时间比你们少得多了,也许明天都不知道,所以现在无论什么事情都尽量地enjoy…

  我觉得你活过了,努过力了,enjoy过所有你的事情,失败过,小小地成功过,就很好了,这样就行了。

  至于别人承不承认,感没感觉到,不重要,因为被人发现是各种特殊原因凑成的,重要的是,你自己觉得开心就很好。」

  其实单纯的言语是没有这种力量的,我之所以能感受到力量是因为,她真的是这么做,这么活的。

  另外,书中也收录了3篇记者的自述,讲述女性主义在自己身上萌发的过程,以及在拥有性别视角后,她们在写作时如何对浩如烟海的素材做取舍。

  我在安小庆和李斐然的创作者自述里,都会不约而同谈到,在写人物稿时,在写核心人物的同时,如何不让其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完全沦为背景板。

  安小庆讲到,写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的稿件时,为什么会补采他的妻子张赞英,也讲,在写刘小样这位「平原上的娜拉」时,为什么会写刘小样的丈夫王树生;而李斐然则会提到在写翻译家许渊冲时,为什么有几段会专门从他的妻子照君的视角来写。

  做过记者的我知道这种视角是多么难得。因为它是逆新闻自身追逐流量的冲动和传统那套更强调公共叙事的新闻写作训练方式的。

  她们选择的写作方式,也让稿件在新闻之外,有了更多文学的意义——让原本看不见的被看见,听不见的被听见。这是非常棒的事。

  我还在记者林松果的自述里看到,她讲自己童年记忆里那些早早死去的女人,她写,「外婆是乳腺癌晚期自的,姨妈是在阁楼上吊自的,姑奶奶是癌症晚期割腕自的」,这也让我想到一位在我少年时,曾跳楼但被抢救回来的女性长辈,也想到一位在文革时自沉的男性亲戚。

  米乐M6 M6米乐

  我至今不知道,她和他到底遭遇了什么。在家族中,这些事被遮掩、被忽视,而少有探问的我也配合了这种遮掩,这让我既愧又痛。

  另外,我在看开头主持人张越写的序言时中的一句话,「我比较喜欢说“平权”,而不说“女权”」,也让我有一点痛。

  张越在我心中是很棒的媒体人,一直以实际行动在反对性别印象,在鼓励女性向前一步,追求平等权利。

  在这方面,说她是我的榜样也不为过。但我没有想到,即便是她也会不想说女权这个词,我理解其背后的原因,但也会为女权在当下的污名化程度感到有一丝丝难过。

  也会对比想到另一件事,我之前在微博@字幕少女 发的视频上看到,作家阿迪契的文章《我们都该成为女权主义者》在瑞典被分发给全国所有年满16岁的公民。

  说回女权,女权就是平权。用王蜂、宫宏博编写的小册子《醒来的女性》里的话说,「(女权要的是)平等权利而不是特权。女权主义的含义其实是‘男女平等主义‘,突出‘女’字只是为了强调男权现状之不平等、女性权益之急须增加。」

  就如之前艾玛·沃森在Heforshe演讲里所说的一样:“如果男性不再被迫掌控一切,女性也不会再被迫受掌控。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敏感;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强壮。如果我们不再把对方定义为自己的对立面,而是把对方定义为我们的一员——我们都会更加自由。”

  林松果的自述文章里,还写到「东京大学教授上野千鹤子出生在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但在青春时就退出了教会,那时她就下决心“不要祈祷”,仅仅考虑当世的问题,解决当世的问题。

  此后她成为一名社会学者,研究女性主义,写下《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等。」

  这也让我想到认识十几年的一位朋友,她最初是教会的修女,但后来走出教堂,在农村为边缘人中的边缘人——智力障碍人士——创办学校,她认为,我为我最小兄弟做的,就是为上帝做的。

  她说服务具体的个人,让她有种更踏实的感觉。我在上野千鹤子和我那位朋友身上,感受到了一个共通性,虽然她们背景差异巨大,但在用行动回应问题这件事上,两人是极其相似的。

  李斐然的自述里谈到自己继续做记者的一个原因:「写作有时候能带来改变,但那只在其他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它本身不能改变什么,也没法治愈谁。这个世界上能治愈人的只有药、行动和时间。

  但现在我也明白了,真正的勇气恰恰在于认清了无可奈何之后,依然为罕见的可能性去努力。」

  昨天我去了一趟微澜图书馆,他们有一个新馆要开放,需要义工去做图书整备工作,我想着自己虽然一直月捐,但从来没实际去过学校干活,就报了名。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到北京的民办的打工子女学校里去。我去之间知道条件会比较简陋,但真的看到,又是另一种感受。

  硬件条件上,不要说和北京的公立学校,或是中产家庭会上的国际学校相比,就是和我小时候在县城读的小学相比,都差距甚大。

  和我一起去的小王说,「你注意到没有,这里的建筑有一种临时感。」我后来和微澜的工作人员细雄聊天,她说,「由于政策原因,学校会存在多久,谁也不知道,那校方自然就很难敢在硬件上有更多投入。」

  我会想,在这里,有这样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有各种书可以读,对这些孩子未来的命运会有怎样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

  米乐M6 M6米乐

  欢迎你分享你喜欢的APP、书、影、剧、游戏、好物等,我会选10位留言者每人送一本《她们和她们》。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