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 M6米乐不用粉笔的老师 将一个个学生送上领奖台

2022-09-11 14:38:3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这是对老师最精练的描写,然而有一种老师,既不用粉笔,也不用三尺讲台,却让一批又一批学生成才圆梦。米乐M6 M6米乐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与沾化区体育中学副校长、摔跤教练刘丙春进行交流,了解他的“体教融合”培养之路。

  刘丙春是滨州市第一批摔跤运动员,1992年从滨州市体校毕业后,刘丙春到沾化区任教,从教至今已有30年。在这三十年间,他手下诞生了国家级前三六个,省级前三二十余个,省运会金牌五枚,市级前三更是数不胜数。骄人的成绩背后,是刘丙春数十年如一日的心血和汗水。

  摔跤是勇敢者的运动,米乐M6 M6米乐更是智慧者的运动,训练时间长,体力和脑力消耗都很大,需要教练和学生通力合作,要有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更要有铁的纪律。体校的孩子离家早、年龄小,刘丙春在关心学生训练的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在日常训练中,刘老师对我们的队员高标准、严要求,在生活中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我们。”刘丙春的学生房晓松说。

  刚开始接手训练的时候条件艰苦,刘丙春自己也刚刚从运动员转型教练,从“练自己”到“教别人”,刘丙春面临着转型期的阵痛。“可以说我和第一批学生是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刘丙春说。那段时间里,刘丙春以身作则,怎么对待学生就怎么对待自己,训练场上当陪练,从点滴细节抓起,教做事更教做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刘丙春特别擅长因材施教,在训练中,他耐心观察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为他们制定作战计划。直到现在,提起学生的名字,刘丙春对他们的性格和发生的故事都如数家珍。

  参加训练的学生有家境不好的,刘丙春默默关心他们,不仅帮他们打听补助政策、帮忙完善申请材料,去体校上课还会找时间把学生接出来吃饭,每逢换季的时候还会悄悄给学生准备衣服。“看见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训练了,这是我最难受的事情。”刘丙春说。

  “以前跟刘老师训练的时候我胳膊骨折了,刘老师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又把我送回家。”刘丙春进入体校后带的第一批学生苏猛回忆说,“当时天冷,刘老师怕我冷,把他的面包服给我穿上,他在前面哼哧哼哧骑车。”

  以真心换真心,米乐M6 M6米乐刘丙春的学生也将他当父亲尊重。2002年,在济南市举办的第二十届山东省运动会上,苏猛在摔跤项目获得冠军。下了摔跤场后,苏猛在人群中找到场下观战的刘丙春,两个一米七八高的山东大汉抱在一起又哭又笑。“我当时什么也不想,就是特别特别相见刘老师。”回忆起这件事,苏猛告诉记者。三十年来,每年刘丙春的生日当天,他的学生们总要来他家给他庆祝,三十年如一日,从未缺席过一年。

  在从事教学的三十余年里,刘丙春带学生领略摔跤运动之美,享受运动之快乐,他注重梯队培养,严抓队伍管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摔跤佼佼者。体教融合不仅兼顾学业和特长,而且塑造健康体魄和人格,正是有了数名像刘丙春这样的教师,不仅深刻诠释了体教融合,更是为家长培养孩子学习体育打了“强心针”,为沾化区近年来体育成绩越来越好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育就是教育,体教融合是大势所趋。”刘丙春告诉记者,“我作为体育人,将再接再厉,为沾化的体育事业去拼搏、去奋斗。”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