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志愿军攻占汉城苏联顾问告彭德怀的状米乐M6 M6米乐斯大林:你不知天高地厚
1950年12月31日傍晚,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打响。志愿军参战部队仅用一个小时就突破了“联合国军”的临津江防线。在志愿军的猛攻下,南朝鲜伪军率先溃败,伪军这一跑,美军的侧翼失去掩护,也开始向汉城逃窜。刚上任不久的李奇微得知前线兵败的消息后,严令各部队停止后退,就地防御,但他的命令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执行。
李奇微十分愤怒,亲自来到前线试图阻止部队继续溃败,但毫无结果。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无奈地写道:“在汉城北面几里路,我碰上了第一批败兵,他们想尽快南逃到汉城去。他们把武器抛掉了,只有几个人还带着步枪。我把吉普车横在路中心,阻止这条人流,然后设法找出他们的长官来。以前我从来没有这种经验,我希望以后再也不做这种傻事,因为想要拦住一支败军,就等于试图拦阻一次雪崩一样。”
见战局已经无法扭转,李奇微只得下令部队全线后撤,志愿军随即猛追,并于1951年1月4日攻克汉城,冲的最猛的一支部队已经打到了三七线附近的水原。就在各部队准备再接再厉,继续向前猛冲的时候,彭德怀却下令停止追击,就地转入防御。为何要在大胜的情况下停止追击呢?这是彭德怀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从表面上来看,志愿军占尽了优势,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攻占汉城后,志愿军一线部队的粮弹基本上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解放战争时期,因为有老百姓的支持,我军可以就地筹粮。然而三七线附近因为战争再加上敌人的欺骗宣传,当地的老百姓都跑光了,志愿军在这里很难筹到粮食。那么靠后勤运输能不能解决呢?答案是不能。由于敌机不分昼夜地轰炸,志愿军的后勤保障本来就很脆弱,现在补给距离又从三八线延长到了三七线公里,后勤补给实在是跟不上了。
志愿军入朝两个多月来,连续征战,战士们的体力消耗很大,营养又跟上不,不少人都患上了夜盲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强行追击,就是对战士们不负责任。而且在这次战役中,尽管我们攻势很猛,但仅消灭了19000多名敌人,其中大部分还是南朝鲜伪军,美军并没有受到重创。并且三七线以南的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没有山林作掩护,如果在这种地形下和敌人的机械化部队作战,对我军非常不利。
正因为如此,彭德怀才下令部队停止追击。当时有不少人对此想不通,彭德怀还专门开会作了解释,他在会议上说:“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不会甘心失败,也不会就此罢休,他们放弃汉城很可能是权宜之计,在退到一定的程度后,经过休整和补充,很可能会以百倍的疯狂,向我卷土重来。敌人的海空军占据绝对优势,会不会利用我们现在的战线过长,再制造一个仁川登陆计划呢?想要继续南进,就必须先停止追击,经过补充休整后,才能再战。”
听完彭德怀对战局的分析后,那些抱怨停止追击的人才恍然大悟。将士们的思想工作做通了,苏联顾问拉佐瓦耶夫却找上门来了。他一见到彭德怀就怒气冲冲地说:“世上哪里有打了胜仗不追击的总司令?美军已被打得难以招架,如果你下令追击,再打几天,美军必然会败得更惨!”一开始彭德怀耐着性子给他解释,但拉佐瓦耶夫死活不听,非要彭德怀下令继续追击。最后把彭德怀惹火了,直接把他给顶了回去。
碰了钉子的拉佐瓦耶夫觉得脸上无光,气急败坏地说:“我马上给斯大林发报,让他撤你的职!”很快他就给斯大林发了一份长电,告彭德怀的状。拉佐瓦耶夫走后,彭德怀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说明了二人争执的缘由。毛主席十分赞成彭德怀的意见,并把他的电报原封不动地转给了斯大林。拉佐瓦耶夫的电报和彭德怀的电报一对比,高下立判。
斯大林当即对身边的米高扬说:“彭德怀在朝鲜打得十分出色,这是个天才的军事家。我们亲爱的拉佐瓦耶夫却在他面前指手划脚,大发雷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很快拉佐瓦耶夫就被调回了国内。战局的发展果然如彭德怀所预料的一样,李奇微还真就在三七线南面布下了一个伏击圈。见我军没有上当,他立刻就带着部队发起了凶狠的反扑。志愿军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了坚决的防御,将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米乐M6 M6米乐米乐M6 M6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