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大小臂合体航天员三舱作业全覆盖神十五再刷记录!
今天凌晨0:16分,神舟十五号乘组完成首次出舱任务,整个出舱时间达到7小时。航天员费俊龙与航天员张陆先后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舱,两名航天员协同配合,一个借助机械臂移动,一个自主舱外爬行。
航天员费俊龙(神十五)这次出舱活动,航天员们的作业半径覆盖整个三舱组合体,其移动范围相比之前出舱活动大了很多。人员专用气闸舱位于问天实验舱一端,航天员安装梦天实验舱的扩展泵组,要跨越两个实验舱的距离,(近40米),核心舱的大机械臂与问天舱的小机械臂联合长度正好是空间站的作业半径,完全覆盖整个空间站。
航天员舱外作业半径众所周知航天员出舱任务需要用的气闸舱,大家记得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出舱活动中,航天员出舱的出舱口语现在的出舱口不一样,很明显前两个乘组使用的是核心舱的气闸舱(球型节点舱),其实核心舱的气闸舱是备用气闸舱,当专用气闸舱出现故障时的备份,也可以说是互为备份。自2022.7.25日问天实验舱发射后,航天员出舱活动就不再使用节点舱的气闸舱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相对于节点舱气闸舱,问天舱专用气闸舱设计有几个方面的优化,首先呢,专用气闸舱的出舱口朝向地球一面,当航天员们出舱活动时,不会直接对着太阳,另外专用气闸舱的出舱口直径也增加了,这让航天员出舱活动空间更充裕,活动更方便。
问天舱气闸舱出口此次出舱活动为航天员费俊龙01和航天员张陆03,两套舱外航天服分别为红色和蓝色。该舱外航天服为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可支持舱外活动8小时,使用寿命三年15次。
节点舱出舱口(球型)神舟十五号出舱次数神舟十五号乘组在媒体见面会时就已经公布了出舱活动的次数3~4次,是目前航天员乘组最多的。最近的一个乘组(神舟十四号)出舱活动3次,我们看到空间站建成后,任务越来越多,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次数也增加不少。随着出舱次数的增多,航天员的出舱经验的积累,看到他们出舱时越来越熟练。航天员出舱好帮手——机械臂三舱组合体构型,大范围转移作业,航天员的好帮手机械臂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每次出舱,两名航天员配合,其中一名配合机械臂,另一名自主爬行。我们看到这次自主爬行的是航天员张陆(年纪最小),舱外爬行作业是要很大体力消耗的,而且过程中航天员不能进食补充能量,只能喝点水。特别是这个空间站构型已经很有规模,三舱组合体的来回路径可达百米,对航天员的体力意志都是很大考验。
航天员舱外爬行相比于核心舱配备的展开长度达10米、最大承载质量25吨的大机械臂,问天实验舱的小机械臂要显得更“短小精悍”。长度只有约5米,承载能力为3吨,这个“小机械臂”的设计目的就是抓握中小型设备,进行更为精细化的操作。别看个头小,它可以肩负着独立完成舱外载荷的安装、更换等操作。另外小机械臂也可以联合大机械臂组合使用,让整个机械臂的作业半径增大,从而覆盖整个空间站(三舱组合体),也就是说,航天员活动任务在哪,机械臂就能到哪!机械臂的配合出舱,让复杂任务的出舱活动变得更为简单和便捷,而且还能节省航天员的体力消耗,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