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相关(二)能量消米乐M6 M6米乐耗

2022-11-25 01:34:5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提起能量,大家会想到能量守恒定律,这是自然界中,能量不增加,不减少,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的方式。

  也就是说,将人体作为一个能量系统评价,它的能量需要和消耗是一致的,在理想的平衡状态下,个体的能量需求量等于其消耗量,此时个体就不会出现体重的波动。

  基础代谢( basal metabolism,BM)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而恒温的条件下(18~25℃),禁食12小时后,清晨静卧、放松而又清醒的状态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单位体表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basalmetabolic rate,BMR)。它是维持细胞、组织代谢活动、血液循环和呼吸所需的能量消耗,一般是以每小时所需要的能量为指标。测量前不应做费力的劳动或运动,而且必须静卧半小时以上,测量时采取平卧姿势,并使全身肌肉尽量松弛,以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测量时的室温应保持在20℃-25℃之间,以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静息代谢是一种与基础代谢很接近的代谢状态,是在测定中省略摄入食物的这个条件,在温度适宜和安静休息状态下的能量消耗,并非在基础状态下,禁食仅3-4小时故可能包括了前餐残余产热效应在内,此时机体仍在进行着若干正常的消化活动,这种状态比较接近于人们正常生活中处于休息的状态,在这种条件下测出的代谢率,称为静息代谢率( resting metabolism rate,RMR),也称为静息代谢能量消耗( resting energyexpenditure, REE),其测得的能量消耗比基础代谢消耗稍高。

  这个静息代谢率增加的方式主要靠自身的肌肉量,肌肉量高,那么相对会代谢的高一些。减脂当中,这个是占有大头的比例。

  测BMR的经典方法是使用一种间接测热法的仪器,测定BMR前夜,受检者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向受检者说明测验前体息的重要性,减少精神负担,晚上安睡8小时以上,测验前禁用交感神经或中枢神经或抑制剂及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或新陈代谢药物。

  测验清晨尽量不做身心劳动,不洗漱、不吃早饭、平卧于检查床上,半小时后开始测定,测定时室温在20C左右为宜。

  BMR受种族、遗传、环境、饮食等影响,很难统一制定公式。在此介绍以下几种

  BMR与人体的体表面积星正比例关系。20世纪30年代, Stevenson曾经得出我国人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经历了50多年,我国人身材有较多变化,身高、体重都有显著增加,赵松山等人于1983年对我国人体表面积与身高、体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我国成年男性及女性的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个比较麻烦,我就不列举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人卫出版的《生理学》里面的正常人基础代谢率平均值。

  人体的基础代谢不仅存在个体差异,自身的基础代谢也常有变化,但一般基础代谢率比较恒定,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其代谢率在20年内不会偏离正常值的5%-10%。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主要有:体表面积与体型、年龄、性别、激素、季节与运动强度等。

  1:体表面积。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与体重并不成比例关系,而与体表面积基本上成正比,体表面积大者散发的热能也较多,所以同等体重时,瘦高者的基础代高于矮胖者。因此,用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为标准来衡量能量代率是比较合适的。

  2:年龄。在人的一生中,婴幼儿阶段和女性怀孕阶段的基础代谢相对较高,其中包括基础代谢率,青春期时也会出现一个较高代谢的阶段。成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代谢水平不断下降,30岁以后,每十年降低2%,60岁以后下降更多。如果加强锻炼,这种降低相对缓慢的多。

  3:体格和性别。人体瘦组织消耗的热量占基础代谢的70%~80%,这些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脑、肝、肾等,因此瘦体重大者,肌肉发达者的基础代谢(静息代谢)水平会更高,这也正是实际测定表明中,同一年龄。同一体表面积的情况下。男性基础代谢水平会高于女性5%~10%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代谢水平差异较大,遗传因素是最重要影响原困之一。

  4:不同病理状况的影响。激素对细胞的代谢及调节都有较大影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者,BMR可比正常平均值增加40%-80%,甲状腺功能低下者,BMR可比正常平均值40%-50%;患粘液水肿时,基础代谢率低于正常;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基础代谢率下降25%;当感冒发热时,也会增加机体的热能消耗。

  5:环境条件和运动的影响。炎热或寒冷、过多摄食、精神紧张、运动都可以使基础代谢水平升高,也有称之为“适应性生热作用”。另外,禁食、饥饿或少食时基础代谢水平则会降低。在不同季节和不同运动强度人群中存在一定差别,寒季基础代谢高于夏季;运动强度高者高于运动强度低者。

  人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内容有很多活动,其中包括娱乐、家务劳动和体育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由肌肉做功来完成,亦称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占总体能量消耗的15%-30%,除了基础代谢外,体力活动是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因素。机体能量消耗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生理情况相近的人,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是相近的。

  ④与工作的熟练程度有关。其中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而活动强度主要涉及

  值得注意的是,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但脑组织的代谢水平是很高的。例如精神紧张地工作。可使大脑的活动加剧,能量代谢约增加3%~4%,当然,与体力劳动比较,脑力劳动的消耗仍然相对较少,但不可忽视。

  即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dynamicaction,SDA)。人体在摄入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增加能量消耗,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量。这种由于机体摄入食物而引起机体能量代谢的额外增高称为食物热效应。

  进食碳水化合物可使能量消耗増加5%~6%,进食脂肪增加4%~5%,而进食蛋白质最多可使能量消耗增加30%~40%。一般混合膳食所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约为总能量的10%。食物热效应在餐后1小时达到最高,大约4小时后消失。

  ①各营养素消化吸收后转变为ATP的储量不同,蛋白质32%~34%,低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38%~40%,其余的转变为热量

  ②食物中脂肪被吸收后转变为人体脂肪所消耗的能量要低于体内葡萄糖转变为糖原和脂肪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而由肠道吸收入血的氨基酸在体内重新合成蛋白质消耗的能量则更多。因此,食物热效应与食物营养成分、进食量和进食频率有关。

  食物热效应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必需性的,如营养素消化、吸收、代谢、储存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另一部分是调节性的,并非生理过程必需,由交感神经系统调节食物热效应只能增加体热的外散,而不能增加可利用的能,对人体而言是一种损耗而不是一种收益。

  为了保存体内的营养贮备,进食时必须考虑食物热效应额外消耗的能量,使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保持平衡;相反,为了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达到减脂的目的,除控制膳食中总的能量摄入外,可适当增加膳食中蛋白质的供能比例,以增加食物热效应所消耗的能量。

  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其一天的能量消耗还应但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按公斤体重计算新生儿的能量需求,其相对比成人多消耗2-3倍的热最,3-6个的婴儿,每天约有15%-23%所摄入的热能被机体用于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保留在体内。

  除青少年儿童以外,孕妇也经历了子宫、、胎盘、胎儿的生长及体脂储备阶段,乳母则需要合成乳汁,欲增长肌肉的运动人群也需要增加能量的供应,创伤病人康复期间也需要额外能量供应等,这些现象同样属于机体组织生长发育所引起的能量消耗。米乐M6 M6米乐米乐M6 M6米乐米乐M6 M6米乐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