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M6 米乐解读《意志力》(01)
这是一篇深度研究“意志力”的文章,我会用最容易理解的语言,来向你讲解关于意志力的相关知识与实验研究。
文章比较长,全文至少需要10分钟来阅读,但我敢保证,这些内容对任何人都有用!
前几天我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了思维与行为的关系,我自己是个思维优势者,所以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应该顺应优势,用我的思维优势去带动行为,而不是急着去补短板,这也是对优势的一种尊重。
所以我认为,想驱动自己的行为,或者想让行为变得有效。那么先去理解行为的本质,再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用思维来带动行为,这对于思维优势者来讲,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毕竟我们不是行动派,并不擅长用行动来带动思维。
因此,我最近在阅读与认知、思维、行为,这些主题相关的书,还特意挑选了7本我认为最值得读的书。
现在我正在看《意志力》这本书,像我这种平时不怎么看书的人,也愿意读它,是因为这是一本“通书”,它揭示了人类行为的一些本质,任何人学习了都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之所以我会写在公众号上,是因为这本书确实有价值,值得我写。另一方面,高效的学习要能输入也能输出,输出又能锻炼写作能力,那就更值得我写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看到这本书的序言里提到:“最主要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核心都在于缺乏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就是意志力”
在我的认知里,这东西怎么可能有这么夸张?这不会就是本书的噱头吧?但是在我看完了第一章后,发现意志力这个东西还真的就挺夸张的。
但与自律、精力、注意力、耐心、毅力等概念有所区别,它们之间有关联性但不完全一样。
简单来说,意志力是一种能主动控制大脑的注意力、思维、情绪和欲望,以及行为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被称之为:意志力
先不急,为了让你更直观的理解什么是意志力,我在书中选了3个有趣的心理实验,来进一步说明意志力这个东西。
由于篇幅关系,实验的过程和数据被我省略了,为了不长篇大论,我只写实验的重点和结果。
实验人员把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只能吃曲奇饼;另一组只能吃萝卜,并且把这2组人安排在同一个房间里,这样只能吃萝卜的那组学生就需要曲奇饼的诱惑。
结束后,实验人员再把学生带到另一个房间,让他们解数学几何题,想看看他们能坚持多长时间。
结果是:可以吃曲奇饼的那组学生,平均坚持了20分钟,而萝卜组的学生只坚持了8分钟就放弃了。
原因是萝卜组的学生为了曲奇饼的诱惑,消耗了很多意志力,导致他们没有更多的意志力去解几何题。
这个实验证明:人类在诱惑、或专注做事的过程中,都需要用到意志力,而意志力是有限的。人的专注力会随着意志力的消耗而消耗。
萝卜实验就是意志力实验中最经典的案例,它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了意志力是真实存在的。
这里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精力吗?精力不足了我去休息一下不就行了?
没错,精力不足了休息一下是可以恢复的。但如果是意志力不足了,一般的休息是恢复不了的(不过书上有教你怎样恢复的方法)。
因此,它俩的概念也是不一样的,精力包含了脑力和体力。而意志力只是一种能主动控制大脑的精神,本质上与脑力体力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你精力好,不等于意志力就强。
举个例子:我看过一部叫《黑子的篮球》的动漫。其中有一场篮球比赛,教练把一个能力一般的替补球员送上了战场,而对面的队伍都是些顶尖球员。比赛刚开始这位球员表现的还不错,他还进了一个球。但是比赛才过了几分钟,这位球员就因为无法专注比赛而被教练换下。
原因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这位球员在后面的比赛过程中,当对面的球员运球突破时,他想防守,但他的身体却不听使唤,他站在那里就跟个木头一样,连台下的观众都看不下去了。
直到被教练换下场,这位球员也没有做多少消耗体力的动作,并且打球也没有消耗太多的脑力,所以他的体力和脑力还是有的。
原因是,这位替补球员在面对那些顶尖球员时,所承受的心里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这种感觉,就跟你参加公司年会上台发表演讲一样),而这个过程会大量消耗意志力。这位球员在被教练换下场时,因为意志力消耗过度,他连走出球场时的动作都是僵硬的。
这位球员是因为体力透支、精力不足而无法参加比赛吗?不是,是因为压力太大,导致意志力被消耗过度了!
如果你目前的工作内容或者环境,会给你带来巨大压力,那么你要小心意志力被透支。
假如你的上司经常给你一些不必要的压力,比如你的上司做事风格非常强硬,经常给你带来巨大压力,你很难适应,这样会大量消耗你的意志力。这时你应该考虑换一份工作,因为没有意志力,就等于你无法专注工作。
实验人员把被试者分成了三组,让第一组被试者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压抑感受、不表露情绪(面无表情组),让第二组被试者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把情绪放大,让面部表情表现的更夸张(表情夸张组),第三组被试者作为对照组,不对他们做要求,只是正常的看电影就行,这样他们的表情就是最自然的(表情自然组)。
实验中播放了一部很悲伤的电影,按照实验要求,面无表情组和表情夸张组,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情,一组要表现的无动于衷,另一组则表现的痛哭流涕。
结果是:表情自然组的耐力没有影响,在看电影之前和之后,握的时间都一样长。但是其它两组被试者看电影之后比看电影之前,握的时间变短了,而且这两组人的差异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证明:不管是压抑情绪还是放大情绪,只要是控制情绪都会消耗意志力,即伪装是有成本的,人的耐力也会随着意志力的消耗而消耗。
实验人员先告诉被试者,白熊是一种生活在北极的动物,然后要求被试者在实验的过程中,大脑里不能想“白熊”这个动物,就这样保持5分钟,如果当“白熊”闯入脑海就拉铃。
结果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做到5分钟内不想“白熊”。这个实验揭示了一个事实:人们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思维,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思维这个东西人们很难主动控制。
随后,实验人员又让这些刚做完“不想白熊”实验的被试者,去解数学几何题,想看看他们能坚持多长时间。结果不出所料,做了“不想白熊”实验的被试者比没有做这个实验的人放弃的更早。
这个实验证明:被试者在“不想白熊”这个过程中消耗了意志力,也就是说,当人们在控制大脑思维的时候,需要消耗意志力。
除了这3个实验外,还有“脏袜子之谜”、“多伦多的“头盔”实验”和“经典斯特鲁普任务”,都是与意志力相关的实验研究,我个人觉得比上面那几个实验更有趣,你感兴趣的话可以上百度搜一下。
我是一个从小就相信科学的人,在我看了这么多科学实验结果之后,我开始相信意志力这个东西,它确实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它是真实存在的。
“前扣带皮层”是大脑的一个脑区域,这个脑区注意着“正在做的事”和“想做的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因此被称为“大脑错误检测系统”,这个脑区对自我控制非常关键。
如果你一手拿汉堡、一手拿手机,正要咬手机,这个脑区就会发出警告,这就是“前扣带皮层”在大脑里的作用。
当我们的意志力被过度消耗,“前扣带皮层”就会变得疲劳,如果疲劳过度,就会引起“前扣带皮层”罢工。
当“前扣带皮层”罢工了,它要么检查不出错误,要么需要花好长时间才检查出错误,这就导致自我控制变得困难,这种困难包括情绪、思维和欲望,都会更加难以控制。
“最主要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核心都在于缺乏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就是意志力”
其最有力的证据发表在2010年。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做了一项大规模且具有深度的长期研究。
在新西兰选取了1000名儿童,从他们出生一直跟踪调查到了他们32岁。每个孩子都测了自制力,这些测试一直追踪到了青少年到成年,评测方式多种多样。最后找出这些研究对象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哪些变化,研究人员得到了以下发现。
自制力强的孩子成年后身体更健康;自制力与成年抑郁不相关,但是缺乏自制力的人更容易出现酗酒、吸毒问题;自制力差的孩子长大以后经济状况更差,他们通常是月光族,银行没什么存款,拥有房子或者存钱养老的可能性更小;自制力差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单身父母的比例更多,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够自律,很难维持长期关系。相反,自制力强的孩子长大后婚姻更稳定。
最后自制力差的孩子长大以后进监狱的可能性更大。自制力最差的那组,超过40%的人在32岁之前了罪,而自制力强的那组,这一比例只有12%。
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使用之后会疲劳。做任何需要消耗意志力的事情,都是在同一个账户里扣除。
比如你在工作上消耗了意志力,回到家与家人共进晚餐,你的意志力不会因为你换了生活场景而发生改变。
很多家庭夫妻不和谐,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上把意志力都消耗完了,回到家后情绪和行为变得难以控制,躺沙发、不想说话,这些都是意志力过度消耗所产生的症状,而这些症状会引发各种家庭矛盾。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夫妻可以在意志力还没有完全耗尽时,提前下班回家,这样有利于家庭和睦。
实验发现:当一个人意志力消耗过度时,看到悲剧时会更悲伤,看到愉快的东西会更愉快,看到恐怖的东西会更害怕。
用手去摸冰水会觉得更冰冷刺骨;吃了一个好吃的东西会渴望再吃一个;看到包装好的礼盒,会更想打开它。
这些实验的发现,说明了意志力消耗过度会使人的感受、情绪和欲望变得更强烈更敏感。这会导致人的思维和行为进入难以控制的状态。当你进入了这种难以控制的状态,你的克制力会变差,欲望也会比平时更加的强烈。
假如你此时正在戒烟,那这个情况一定是雪上加霜的,一方面是克制力变差,另一方面欲望又变强了。早在心理学家发现这些症状之前,英国幽默作家A.P赫伯特爵士就很好地描绘了这些相互冲突的症状:
“谢天谢地,我又一次把烟戒掉了!”他宣布,“老天啊!我觉得身体棒极了。虽恨不得人,但是身体棒极了!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急躁易怒、喜怒无常、沮丧压抑、粗鲁无比、紧张兮兮,或许吧,但是这有利于肺部健康!”M6 米乐M6 米乐